首页 >> 张氏宗亲会 >>追宗溯源 >> 张姓起源地是河南濮阳、河北清河,还是山西太原
详细内容

张姓起源地是河南濮阳、河北清河,还是山西太原

两人初次见面,通常都会问对方“贵姓”,回答者一般都会说“免贵”姓什么。但是张姓不用说“免贵”,这是因为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姓张,而玉皇大帝,则是张姓始祖挥公的孙子。所以张姓是老天爷的姓,是真正意义上的贵姓,所以不用客套,不用“免贵”。

当然,这只是个民间传说,大家听个乐呵就行了,不必较真。

但张姓的确非常尊贵,诸家史书均记载,张姓出自远古帝王黄帝一脉。

image.png

玉皇大帝画像

在张姓文化研究中,有三个问题争议颇多,其一便是张姓始祖“挥”,到底是黄帝之子,还是黄帝子孙。

关于挥为黄帝之子的记载,见于北宋邵思《姓解》:“张氏,出自轩辕第五子挥。”轩辕就是黄帝,依邵思所言,挥是黄帝的第五个儿子。

隋陆法言撰、宋陈彭年重修之《广韵》,所记与邵思同,其文曰:“张姓,本轩辕第五子挥,始造弓弦,实张罗网,世掌其职,后因氏焉。”

宋朝刘恕所著《通鉴外记》甚至说挥之生母是“彤鱼氏”,其文曰:“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女,生挥及夷彭”。

image.png

古代典籍

但战国时期史官所著《世本》却说:“张氏,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,为弓正,观弧星始制弓矢,主祀弧星,因姓张氏。”明明白白地说挥为黄帝之孙。

《国语·晋语四》亦曰:“凡黄帝之子,二十五宗,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。姬、酉、祁. 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姞、儇、依是也。”其中没有张姓,说明挥不是黄帝的儿子。

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坚持挥为黄帝子孙的说法:“张氏出自姬姓。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,始制弓矢,子孙赐姓张氏。”

image.png

张氏宗祠

但是,这种说法仍不断受到质疑,自宋代到民国,关于张姓始祖挥到底是黄帝之子,还是黄帝子孙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。不管怎么说,张姓为黄帝之后裔,这一点大家都是没意见的。

第二个争议的问题是,张姓是以“封地为姓”,还是以“职官得姓”。

现存世的典籍、族谱,多认为张姓是以“职官得姓”,如前引《世本》《元和姓纂》《新唐书》等,尽管表述的原话不尽完全相同,但都认为挥得姓的原因是“始制弓矢”“官封弓正”“因姓张氏”。持此纶的典籍文献还有很多,这说明张姓乃英武之姓,军武之姓、尊贵之姓,睿智之姓,值得张姓人氏引以为自豪。

image.png

古代典籍

但是,也有人提出张氏是以封地为姓。比如东汉王符《潜夫论·志氏姓第三十五》说:“河东解邑有张城,有西张城,岂晋张之祖所出耶?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河东解邑,即今天山西临猗一带有张城、西张城,这难道不是晋国张姓始祖之所出吗?盖言之河东解邑,就是张姓的起源地,张姓是以地为氏。

这就又涉及到张姓的第三个争议:张姓起源地究竟在哪里?

关于张姓起源地这一问题,当前主要有三说:河南濮阳说,河北清河说,山西太原说。

河南濮阳古称帝丘,是传说中的五帝活动的主要地区。1987年,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出“中华第一龙”,这是一组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形图案,身长1.78米,高0.67米,昂首、弓身、长尾,前爪扒、后爪蹬,状腾飞。

image.png

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 左青龙右白虎

“中华第一龙”是仰韶时期,也是依靠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,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是“三皇五帝”,加之河南濮阳有挥公墓遗址,于是考古专家组组长张忠培(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)向濮阳市、县政府提出要深入研究“张姓祖根在濮阳”的课题。

之后,中国社科院的杨向奎、李学勤、王震中,清华大学的张岱年,北京大学的张政烺、张希清,河南大学的朱绍侯等30多位资深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,都发表了有关张姓祖根在濮阳的研究成果。

image.png

河南濮阳挥公墓

1993年,河南省政府拍摄《姓氏源流》电视片,第一集《张姓源流》就在濮阳挥公陵拍摄。1996 年,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,出访东南亚时把《张姓源流》作为礼品赠送给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。新加坡电视台随即进行了播放,一时在东南亚张姓华人圈内引起巨大反响,尤其是张氏宗亲纷纷组团到濮阳寻根谒祖。

同时,很多历史文献记载也认为,濮阳是张姓的发源地。比如宋张詠《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》:“张之受姓,昉于轩辕之子,天下之张,厥初无不本于一人耳,濮阳吾祖之所自出。”“吾家本名族,受姓轩辕氏,濮阳蕃本根。”

image.png

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 中华第一龙

河北清河,是打虎英雄武松的老家,当地盛传一句话,叫“天下张姓出清河”。明代嘉靖年间张士镐、张浚等人主修的《张氏统宗世谱·得姓郡望》就说:“挥,观弧制矢,赐姓张氏,官封弓正,主祀弧星,居尹城国之青阳,后改清河郡,此张氏得姓之由,而望清河郡之独最。”

明代杨信民《姓源珠玑》也说:“张,清河。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,为弓正,观弧星始制弓矢,主祀弧,为张氏。”

image.png

张氏清河堂

湖南省图书馆藏《张氏宗谱·卷首源流序(清河堂)》亦载:“张氏封于清河郡望。”

所谓“郡望”,就是“望族’,指有声望、有名望的一姓之大族。一般来说,某姓中的某代人,由于立功、立德、立官,那么他所居住的一郡便为天下人所知悉仰慕。后世子孙为珍惜这种荣誉,往往以此郡作为自己家族姓氏的郡望。比如,唐代柳宗元习惯叫“河东柳氏”,就是因为早在北朝,柳氏就是河东郡著名的门阀士族。河东大致在今山西芮城、运城一带,这里是柳宗元的故乡。

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作者叫崔护,他习惯自称为“博陵崔护”,就是因为博陵崔氏,自东汉起,就一直是一个千古不衰的名门望族。

image.png

张氏家庙

此外,赵姓多以天水郡为郡望,钱姓多以彭城郡为郡望,孙姓多以乐安郡为郡望;李姓多以陇西郡为郡望等等。

关于张姓起源山西太原,这个得好好说道说道。倒不是因为我是山西人,自言自说,自卖自夸,而是因为信史中可确定的张姓第一人与山西的渊源颇深。

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侯谁在矣,张仲孝友。”是说在座的都有谁呢?以孝友著称的张仲在此。

image.png

张氏宗祠

张仲其人,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有记载:“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,其后裔事晋为大夫。张侯生老,老生趯,趯生骼,至三卿分晋,张氏仕韩。”

《新唐书》认为,晋国张姓是张仲的后代,三晋地区是张姓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大站,山西太原应当为天下张姓之“首望”。

明代嘉靖年间张宪、张阳辉主编的《张氏会修统宗世谱》说:“吾张氏得姓者,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挥,观弧制矢,赐姓张氏。官封弓正,主祀弧星。居尹城,国于青阳,后改清和郡。”

又说:“张氏出自姬姓,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,始制弓矢,子孙赐姓张氏。尹城派:始祖挥公,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属之地。

image.png

张姓始祖挥公和张氏图腾

尹城,是春秋战国时代尹国的都城。周武王时期,尹轶获得公爵爵位,后被楚国所灭。周宣王时期,尹吉甫复国,封地一直在尹城。尹城的大致位置,在今山西隰县这个地方。

《张氏会修统宗世谱》的撰修者官职和文化层次都较高,又是雕版印刷,发行大,传播广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(张文平)
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雷达 | 管理登录
seo seo